\] 颈椎病

颈椎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法

导读

  • 颈椎病又称颈肩综合征,是由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发生病理改变而致颈神经根、颈髓、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受压或刺激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。
  • 中医认为,肝主筋、肾主骨,所以颈椎病的发生是因肝肾亏虚、筋骨衰退加之慢性积累性劳损,以致腠理空疏、气血衰少、筋骨失于濡养,风寒湿邪侵入,痹阻经络,气滞血瘀所致 。
  • 汉·张仲景《伤寒论》说:"项背强几几,……桂枝葛根汤主之,指出了类似颈椎病的治疗,一般采用补益肝肾、益气活血、祛风通络的方法进行治疗。
  • 近年来,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,生活方式的改变,颈椎病已成为困扰人们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。因此,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,十分重要。

颈椎病的中医辩证分型

中医根据颈椎病的症状及临床表现,将其分为以下几型

一、寒湿阻络型

症见头痛、颈部发僵、手臂或手指酸胀、痛麻等,疼痛可涉及上背痛,皮肤湿冷,喜热畏寒,椎旁可出现软组织肿胀、结节。舌淡红,苔薄白,脉细弦。治以温经活血,祛寒除湿,通络止痛。

经方1:桂枝葛根汤加味:桂枝15g、白芍20g、甘草10g、葛根30g、生姜3g、大枣3枚、羌活20g、当归20g、川芎10g。疼痛剧烈彻夜难眠者加蜂房10g、玄胡索15g、生珍珠母30g,每日2次;痛随天气变化,遇寒加剧者,加制川草乌5g、威灵仙20g、细辛5g;肢麻明显者加黄芪30g、苍术20g、天麻10g;

经方2:羌活胜湿汤祛风散寒,祛湿通络,羌活6g、独活6g、藁本3g、防风3g、炙甘草3g、川芎3g、蔓荆子2g,水煎服,日一剂。

二、气血两虚夹瘀型

症见头晕、眩晕、眼睛胀痛、视物模糊以及乏力、食欲不振、颈部酸痛、肩膀疼痛等。舌淡红或淡胖,边有齿痕,苔薄白而润,脉沉细无力。治以益气养血,醒脑宁神,活血通络。

方药:天麻、炙黄芪、炙甘草、潞党参、炒白术、熟地、砂仁、当归、白芍、鸡血藤。方中炙黄芪、炙甘草、潞党参、炒白术补气;熟地、川芎、白芍、当归养血;天麻、川芎、鸡血藤安神健脑,活血通络,砂仁理气和胃导滞。

经方: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温经,和血通痹,黄芪9g、芍药9g,桂枝9g,生姜18g,大枣10枚,水煎服,日一剂。

颈椎病的中医药治疗方剂

中医治疗颈椎病,不同症状,所使用的药物有所不同,临床常用的包括八珍汤、桂枝汤、血府逐瘀汤、六味地黄丸、右归丸、颈复康颗粒等;外治法包括针灸、按摩、推拿等方法,可缓解肌肉痉挛,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有效改善局部疼痛、麻木及头晕、头痛症状。

1、活血通络汤

当归20g、葛根20克、赤芍15克,川芎10g、桃仁10g、红花10克、鸡血藤30克、川牛膝18克、桂枝6克、地龙12g、威灵仙12克、全蝎8克。水煎服,日1剂,30日为1疗程。可活血化瘀,祛风通络,治疗颈椎病之瘀血内阻症。

加减应用:偏肾气虚衰者加桂仲18克、桑寄生24克、续断15克;气血亏虚者加党参15g、熟地15克、黄芪24克;脾虚痰阻者加橘红10克、茯苓15克、白术12克;寒凝气滞者加制川乌10g、淫羊藿10克、干姜8克。

2、补阳还五汤

黄芪生120g、当归尾3g、赤芍5g、地龙3g、川芎3g、红花3g、桃仁3g。水煎服,日一剂。可行气活血,通络止痛,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(患者多有外伤史或为伏案工作者,疼痛点固定,颈部僵直活动不利,肩部有压痛)。

3、半夏白术天麻汤

半夏4g、天麻3g、茯苓3g、橘红3g、白术9g、甘草1.5g,水煎服,日一剂。可祛湿化痰,通络止痛,治疗颈椎病。

专家问诊微信:zfzyy4437 ←复制 免费咨询 返回